字体:大
中
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(3/3)页
第八十二章 夜话西池(下)
“这,”魏羽牵强地笑了笑,然后照实说:“韩永麟想寻一件礼物送给萧侍郎,只是不知道该送哪个好。”
“照你这么说,他心里已经有定夺了?那好像也不用我帮忙了。”
“是啊,他徘徊在三个东西上。一个是金杯,一个是玉环,一个是白璧。”
——————
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政事堂
唐代初年,以中书高官官中书令、门下高官官门下侍中、尚书高官官尚书令共议国政,都是宰相。宰相是辅佐皇帝总领天下大政的官员。《新唐书·百官志》说:“佐天子总百官,治万事,其任重矣”。后来,因为唐太宗即位前虽曾任过尚书令,臣下避而不敢居其职,便以仆射为尚书高官官,与门下侍中、中书令号称宰相。据《册府元龟·宰相总序》说,自隋代以来,就有“或以他官参掌机事及专掌朝政者,并为辅弼”。
唐代也因宰相品位尊崇,人主不肯轻易授人,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,并假借他官之称。如唐太宗时,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,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,其后,或称“参议得失”,或称“参知政事”等等,名称不一,都是宰相之职。《旧唐书·李靖传》载贞观八年(公元634年),中书令(《百官志》作仆射)李靖因足疾上表“乞骸骨”,其言辞极为恳切,唐太宗为之感动,说:朕观古往今来,身居富贵,能知足者甚少。纵然才能不堪,身患疾病,犹自强居职位。公能识大体,精神诚可嘉。于是,太宗除下优诏,令其在家调养外,又命其疾小愈,两、三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。贞观十七年(公元633年),太宗以李绩为太子詹事(东宫百官之长),并特加“同中书门下三品”之衔,使其与侍中、中书令一样参预宰相职事。从此之后,就有“平章事”与“同三品”的衔号,就是品级再高的官,也不例外,否则,就不能行使宰、三师及尚书令不加。
Μ.ΒΙQǐúGéXsω.℃ǒm
球球小说网阅读网址:https://m.biqiugexsw5.com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