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
中
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(3/3)页
钱塘故香痕
春山又可解释为眉,似是期许夫君爱眉。女子有远山眉,却月眉,顾春山的眉自然也很美。她娇艳可人,就连柔则等女子也倾慕她的容颜。
腊月里红梅簇簇,柔则便约春山到河渚观赏梅花。梅花仿佛因春山而开,只为了仰瞻她的玉容。她的红妆恰似明丽的春景,人更比花夺目。柔则不胜羡慕,便题了:“相期河渚玩春华,一棹迎风路未赊。楼外有梅三百树,美人不到不开花”。
柔则心中失落,但不恨不妒,反而欣欣然地笑了。女儿能在最好的年纪里打扮得明艳动人才是最好。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,她这几笔竟令使春山身价顿增十倍。其实不过闺阁女儿间的悄悄话,她本无意另其传诵于市井。
她只愿沈用济能多陪陪她,全了夫妻之情。
柔则无数次回想起那些年的时光,从感情笃厚的青梅竹马,到他纳妾,再到他远游不归。她都是在等待中度过的,要么是千里相思,要么是鸿雁托锦书。
此时初春景致,不知他在何方?
夫君是国子生,寄情于天下,常会有许久未归的时候。沈用济曾名极一时,但官场失意,只做到监生就罢了。男子无官无爵,枉费一身才华,于是心中多有愤懑。他一气之下,竟到京师去寻门路了。临别时,她含泪凝视着他那渐行渐远的背影,默默祝愿他能列于朝堂之上。Wωw.BIQǐuGExδw.Cοm
她本想与他同游,但携弱女子在外只会为他增上许多烦恼,因此她只能在家日日等他。
夜以继日的等待里,柔则或是女红之类操持家务,或是诗画消解孤单。柔则自幼时便在工绘事上破费苦工,又受婆婆柴夫人的指点,能画上一二。
但日头长了,总不能每日或是针工,或是诗画,长此以往的闷在家里。
她体弱多病,膝下又无子,丈夫不在身边的时候只能与宅门里的女眷伴在一处。家务繁多,而她素有弱疾,少有时间将息。
婆婆柴静仪善才工写梅竹,笔意韶秀,她们妇姑二人暇时便属文消遣。
恰逢杭州御史钱肇修善诗文的母亲顾玉蕊夫人,召一干女子结蕉园诗社。柔则和婆婆妇姑皆名列其中,并与徐灿、林以宁、钱凤纶并称为蕉园五子。
女子结社唱和,意在吟赏梅月之风,以添妆台逸兴之情。蕉园不凭脂粉香而是书墨香动天下,才女们善诗善画,多淡雅秀丽,开闺秀诗社风气。
在诗社的日子她虽重现了生气,但毕竟短暂,排解不了她对沈用济的一片思情。
从相伴落到两地隔吴越,柔则的相思全寄于一纸锦书。
后来,他远游京师,很快家书上就写着他成了红兰主人的好友,并在信上引了他的金句“西岭生云将作雨,东风无力不飞花”。柔则将那封信看了又看,既有欣慰又有相思。
那时柔则只观山水,在心中描摹京师气象。她没去过京师,但从苏杭之地的烟花繁华,便可窥探一二。京里的公侯卿相更是数不清了,说不定他能博得好前程。可惜她迟迟未等到他大展英才的那天。
而这红兰主人正是慎郡王岳瑞,若是他能得其欣赏,便是美事。即便相隔千里空有书信来往,她也愿意等,惟愿夫君他万事顺遂。
可惜锦书来往,归期终是一拖再拖。只恨她苦等不得,一纸信笺并不能把那志在朝野的郎君带回来。
她竟没想到那封家书后,就再没了音讯。那年除夕夜,家里只有女眷在一起冷清地守岁。
她这一番苦等,是经年累月的守望,凝在笔下,她想将钱塘山水尽收于画。若他能看见,兴许能回家一趟,来陪陪她。
所以绘乡里的风土,青山碧水是家,桃花弱柳是思。于是含泪题诗:“柳下柴门傍水隈,夭桃树树又花开,应怜夫婿无归信,翻画家山远寄来。”
柔则托人将《故乡山水图》带到京师,给阔别已久的丈夫沈用济,终是盼回了他。
聚少离多,哪知她眼眸中潋滟的流波。
如今他又远去了,唯有钱塘相伴,但她病入膏肓,不知日后谁能照料他。她只想听他再唤一声“顺成”,便是未及等到,她也期许他安稳度过漫漫人生路。
柔则凝望着这些旧迹,被泪洇得模糊,依稀见得渍痕。
她大半的岁月都是在相思中度过的,仿佛一个悠长的梦。唯有那钱塘山水与湘江旧迹能知道她的思念。
皆知怨遥夜,谁解相思意?
球球小说网阅读网址:https://m.biqiugexsw5.com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